新闻活动

冬至大如年

[2014-12-22]

 

“冬至”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。

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。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的日期,因此和清明一样,被称为“活节”

节气中的“至”,是“极点”“最高点”的意思,冬至,就是冬季到达顶点,是最冷的时候。同样,夏至,就是热到极点的意思。

冬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,几乎直射南回归线(南纬23°26')。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50%。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,且越往北白昼越短。所以,萧山民间有谚语说:嬉要嬉个夏至日,困要困个冬至夜。意谓夏至那天白昼最长,冬至这日夜晚最长。

据记载,周代和秦朝的时候,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冬至是一年的开始。古人认为,冬至阳气开始生长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大吉,所以要庆贺。

把冬至当作节日来过,开始于汉代。汉代以冬至为冬节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,官方例行放假,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。魏晋六朝时,冬至称为亚岁,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;宋朝以后,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。

唐宋时,以冬至和岁首并重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》:十一月冬至。京师最重此节,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享祀先祖。官放关扑,庆祝往来,一如年节。

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。俗话说:冬至到,吃水饺。南方则各不相同,有吃馄饨吃麻团喝羊肉汤吃赤豆饭吃糯米糕等不同的习俗。虽形式不同,但共同的一点,就是冬至这一天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。因冬至节气接近年关,又是全年节气之首,许多农事活动都将渐次展开,故冬至又被称仅次于大年的“小年”。

萧山旧俗

冬至这一天,家家祭祀祖先,叫“做冬至”,各家还要派人去山上祭坟,儿孙辈男丁持铁耙铁锹茅刀等工具上山,先清除祖先坟上的杂草荆棘,再添土培坟,俗称“加坟泥”,民间有“添土如添衣”之说。

明嘉靖《萧山县志》载:冬至,各家用糯米粉、麦面,裹肉馅相馈。杀牲以祭,祭毕而燕(宴)。萧山中片和南片地区都在这一天裹饼做格子,用糯米粉,红豆沙,猪肉,咸菜,豆芽,豆腐干等,做成咸甜不一的食品,叫“冬节麻团”。也有地方吃馄饨,这馄饨与夏至的面条一样,也是当令食品,叫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。

冬至有许多忌讳,如不能吵架,说话时不能带出诸如“病、死、伤、痛”之类的词语。家有老年妇女的人家,还会用火盆来占测家运。

关于冬至,萧山民间有许多谚语:

(一) 冬至勿出年外。(比喻时间不会太久。)

(二) 冬至馄饨夏至面。(冬至夏至各有不同的饮食风俗。)

(三) 嬉要嬉个夏至日,困要困个冬至夜。(夏至日长冬至日短。)

(四) 晴冬至烂年边,烂冬至晴年边。(以冬至这一天的晴雨来推测过年时的天气。)

(五) 冬至前后,滴水不流。(形容天寒地冻,河水结冰不流动。)

(六) 冬至西南百日阴,半晴半雨到清明。(冬至当天如刮西南风,主久阴多雨。)

(七) 冬至头,卖掉棉被买黄牛;冬至中,赤裸小官人好过冬;冬至尾,卖掉黄牛买棉被。(以冬至在十一月的月头月中或者月末,来推测本年冬天的寒冷程度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