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活动

萧山人过年

[2014-01-17]

/尊客会会员(美之园)茶客妻

农历新年,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春节,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,萧山人跟全国人民一样,对此节日报以最隆重的礼遇。
旧时萧山人过年,套头多得很。自农历十二月下旬起,年的氛围便一日浓于一日,各种节目层出不穷,应接不暇,还不能随便马虎,譬如送灶、祝福、除夕、闹元宵。
“廿三祭灶神,廿四掸蓬尘。”萧山民间约定俗成,农历十二月廿三俗称“谢灶夜”,老百姓都在这一夜祭送灶神:三茶三酒,素菜,豆制品,把旧的灶神像揭下,连同银锭一起焚化,感谢灶司菩萨一年辛苦,希望它老人家上天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多说主家好话。
自廿三开始,过年正式拉开序幕,进入正题。廿四家家掸尘、洗扫,将自己住的房子、庭院、门窗、桌椅板凳等,里里外外全部清扫一遍。廿五这一日宰杀好活口如鸡鸭猪鱼,这以后直到来年正月初十都不能动刀,否则会给家人带来不吉祥。
廿六无大事,上午去市场里买回来油盐酱醋糖茶酒等过年必需品,再把正月里走亲访友要用的桂圆、荔枝、冰糖、糕点这些南北货配好,省得临时买不着。下午把过年要吃的食材清理干净,挂好沥干。桃符春联贴起来,福字斗方朝门外,门神分开两边站,灯笼挂在屋檐下。一派丰衣足食的场面展现在天地之间。
廿七煮福礼,把挂好沥干的全鸡全鹅和一刀肋条肉煮熟。利用余下的红火烬,炒花生,炒瓜子,炒蚕豆,炒番薯片,炒爆米花。炒好晾凉,放入青花的彩瓶,正月里待客。
请年菩萨可在农历廿四---廿八进行,大多数人家都在廿七或者廿八进行,俗称祝福。“横神直祖”,两张八仙桌可按这个规矩摆放。祝福时,大门敞开,八仙桌上的红木托盘装着肉,装着鸡,边上还有一条用红纸盖着眼睛的胖头鱼或者白鲞,旁边还摆放粽子、年糕、白盐、白糖各一碟,再加三盅茶六盅酒。这个活动女人不参加,全是男子行为,最后放爆竹化银锭送菩萨远行西天。祝福结束,全家人关上大门一起吃散福酒,吃用煮福礼留下的鸡汤烧制的散福年糕。
除夕夜下午,家家户户忙着张挂祖先画像,称为挂神像,同时在案前摆香烛,供茶果。主妇们忙着迎接灶神回来,谓之接灶。送灶接灶仪式大同小异,无非是燃烛焚香烧银锭,贴灶神像。这个活动争先恐后,据说,接灶早,就可以接到能干的灶神,迟了会接回糊涂的灶神。接完灶就是祭祖,一年中最后一次祭祖,所以仪式比较隆重,一般男主人主持,家庭成员按长幼依次跪拜,谓之做“分岁羹饭”。祭祖完毕,合家聚餐,吃年夜饭,俗称分岁。分岁时,所有房间都点烛照明,直到第二天晨光照彻门窗,谓之“守岁蜡烛”。饭后,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。是夜,放爆竹,全家伴灯不眠,直至次日凌晨,俗称守岁。
时针指向午夜十二点,此时开始的几个小时里,远近爆竹响彻一片,表明所有人家都在用三牲福礼请天地菩萨,祈求菩萨保佑风调雨顺合家安康。
萧山有许多俚语俗语,描述过年的风俗,譬如这句“年三十夜通天宵,正月初一腾鸡睡”,就是对大年三十一夜未眠正月初一就要睡得比鸡早这一风俗的概括,一般农村人家,正月初一天未黑透就睡觉。
正月初一必穿新衣。“年三十夜吃一顿,正月初一穿一身”,民间有穿新衣不生病的说法。早饭要吃年糕和汤团,象征团圆高升。这一天绝对不能动用菜刀,老话说“正月初一勿动刀,动刀要倒灶”,这一天扫地也只能从外往里扫,谓之铜钿银子滚进来。
初二开始,各家要给长辈拜年,亲友之间送往迎来,互相拜年,至十五日方休。在此期间,农村演新年戏,祈求丰调雨顺,村宅平安。
正月十三开始,百姓人家开始扎灯剪彩,进行闹元宵准备,正月十五晚达到高潮。河上、楼塔、义桥等地的龙灯马灯尤其兴盛。正月十八,灯彩活动结束。整个欢庆的新年就结束了。
 
过年的萧山俗语:
廿三祭灶神,廿四掸蓬尘。
年三十夜通天宵,正月初一腾鸡睡。
年三十夜吃一顿,正月初一穿一身。
正月初一勿动刀,动刀要倒灶。
上灯汤团落灯糕,正月十五闹元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