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活动

社区人物“好邻居”系列报道:小区里的“漂流书架”

[2012-11-30]

        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,远离了乡土社会的生活模式,不同于乡民宗亲的热络熟识,在一个生来并不熟悉的环境里生活,共同组建了一个叫小区的家。在这个大家里,有各色人物,就职各行各业,即便同住一个屋檐下,我们也未必了解身边的彼此。因而,叫小区的家似乎只是一个空间概念。
        2012年的11月是我们顺发•尊客会举办邻里节的活动月,目的也就为了同住一个小区的我们,熟识我们的邻居,了解我们的邻居,使居住氛围更加温馨。而恰逢11月8日是中国的记者节,借着这个缘由,小区的记者行业人员,走进了我们关注的视野,这一期的《人境》社区人物报道,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身边的好邻居吧。
        家住风雅钱塘小区的周华诚是杭州日报的资深记者、编辑,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。《读者》杂志签约作家,台湾《联合新闻网》特约作家,曾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开设专栏,包括美食、体育、情感、生活、心理信箱等系列,出版了情感随笔集《爱左情右》,美食随笔《一饭一世界》和图文书《西湖时光:一个人与西湖的24节气》等多种著作。他不仅爱写能写,也爱观察生活,思考生活,热心建筑一个温馨的大家。

小区里的“漂流书架”
文/周华诚

        小区的楼很高,邻居间的距离很远。
        我们平时忙于工作,日日奔波,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,与邻居面对面聊上几句。只是偶然的机会,我们在草坪上带着孩子、遛着小狗时,才会漫不经心地聊聊天气,谈谈足球。 
        去年9月,我在小区业主QQ群里晃悠时,有位业主发了一声感叹:“每天上班下班都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,太无聊,而且白白浪费时间。后来我养成了在车上看书的习惯,一来一回,一两天就能把一本书看完。可是,现在的书太贵了,每本都买有点吃不消……”
        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。平时我也爱看书,爱买书,每个月要买几百元钱的书。可是好多书,看过一遍就搁置了起来,家里的书架、床边都堆满了书。这么多的书,如果闲置着不看,真是太浪费了。能不能让这些书发挥作用,与爱看书的邻居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呢?
        我在QQ群里发布了信息,列出了几十本书目,让想看的小区业主找我来免费取阅。结果,真的有好几位业主从我这儿取走了书,大家都很开心。不过有时候双方难以约定见面取书的时间,我就想,要是有个小区“公共书架”,随时可以取阅,那该多好!
        于是,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在小区设立一个“公共书架”,我提供50本图书,并且以后每个月定期补充新书,供大家随时取阅。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。不少人立即还向我预约了想读的书目。但随后,难题出现了,这个“公共书架”到底如何管理呢?如果放在小区门口或楼道里,或许不到一天,书就会全部被拿走。还有业主担心,会不会有清洁工把书拿走当废纸卖。
        这个“公共书架”放在小区的哪个地方好,怎么管理更方便,居民们讨论了很久,最后我决定问问社区居委会。月明社区的孙水安书记听说后,非常支持。他马上找人订制了一个漂亮的书报架,贴上了“公共书架”的显眼标志,摆在了小区西大门保安室门口。我搬了一批书放上去,“公共书架”鲜鲜亮亮地开张了!
        据了解,居委会本来就设有图书室,图书数量也很多,但它也有它的“局限”——平时都关着门,尤其是大家上下班的时间,跟社区图书室开放时间不合拍,居民阅读图书不太方便;而且,社区图书室的书多数都是旧书,新书不多,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。“公共书架”正好弥补了社区图书室的“短板”,放在小区门口,不仅居民随时可以取阅,更重要的是,它是由居民自发设立的。经济类图书《乔布斯传》、《中国房地产战争》、《草莓革命》,小说类图书《乔家大院》、《杀手行动》,生活类的《幸福达人》,工具类的《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》,此外也有《长河镇志》、《做个可爱的滨江人》这样具有“地方特色”的书籍……书的品种也很丰富!
        书架开张的头半天,就有9位读者从小区公共书架借阅了这些书。保安、业主甚至旁边商户的经营者,都过来借书看了。让每位业主把自家的书与邻居共享,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。后来,杭州日报还报道了我们小区的“公共书架”呢,这一经验还推广到杭州市很多别的小区去了。业主们经过小区大门,从“公共书架”里顺手捎上一本书,看完了,又随手把书还上,这是多美的一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