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四五”新时期,智慧社区建设提质增效
[2021-05-10]
近期,为加快推动“十四五”时期北京智慧城市发展,依据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等要求,助推“两区”建设,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此前印发了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》(以下简称“《行动纲要》”),到2025年,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。在社区建设领域,提出要“推进智慧平安小区行动计划,开展社区、楼宇安防系统智慧化改造。”
从《行动纲要》的要求中对于“智慧平安小区”的建设要求,可以看出北京市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重点围绕“安全”和“智慧化改造”两个方面。智慧社区建设,“安全”是第一要素,同时“安全”也分为两个方面“物理安全”和“信息安全”。
在“物理安全”方面:通过社区、楼宇安防系统智慧改造,要解决高空抛物、入室盗窃、井盖丢失、入室盗窃、电动车起火等系列问题,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在“信息安全”方面:对于人脸识别设备、智能安防摄像头、智慧化安防系统的应用,需要注意社区居民个人身份信息、生物识别信息等个人隐私与信息的保护和规范,在采集、传输、存储过程中要依照标准与法律法规进行。
针对“社区、楼宇安防系统智慧化改造”工作,重要是对于不同的社区场景进行智慧化改造与建设,首先要把好社区安全的第一道关——“社区出入口控制”,围绕智能化设备应用、系统平台建设、安全要求等方面开展建设与改造工作,规范智能卡、蓝牙、指纹、人脸识别、二维码、车辆信息识别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。其次要重点关注单元门出入门禁控制,以及社区视频监控的应用,要强化人工智能在社区安防中的应用,通过AI社区摄像头、AI巡防机器人应用,实现社区24小时安全防护与监控。
《行动纲要》提出要“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升级”,“推动智慧平安小区与北京健康宝等防疫成果融合应用”,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社区作为城市基础单位,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升级,直接影响城市治理体系的建设。
在实际建设中,“智慧平安小区与北京健康宝等防疫成果融合应用”,需要一个承载平台,解决城市、社区多源异构数据的存储、分析与使用,因此建设好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至关重要,通过CIM平台建设可以将北京健康宝等应用所收集的居民信息,出行数据,商圈、景点人员流动等情况进行汇总、处理,应用到社区管理与城市治理中,实现信息共享、分级监管、联动处置。并且可以依托CIM平台建设应用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应用。以城市为单位,接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、智慧社区基层治理平台、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、社区O2O服务平台等现有的基础平台,实现电商、配送、健身、文化、旅游、家装、租赁、养老服务、线上教育、家政护理等市场主体与社区的合作,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。同时可以对物业、生活服务和政务服务等数据进行全域全量采集,为智慧平安小区建设、城市治理提供数据基础和应用支撑,推动城市治理向社区延伸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无独有偶,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部门联合发布《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》,提出要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,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,其中“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”是七项重点任务之一。
北京市《行动纲要》中提出的“智慧平安小区”与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倡导的“智慧社区”,其建设方向与路径是相一致的,通过对社区的智慧化建设与改造提高社区的安全、服务和治理水平,以点带面促进“智慧城市”建设,建设好宜居城市、绿色城市、安全城市、智能城市、人文城市。
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,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0.6%,在城镇化不断提高的今天,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城市更新的重要阶段,即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。
今年作为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“提高城市治理水平”、“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”、“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”等工作的开展与目标的实现,绕不开我国既有社区及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工作,要通过智慧社区建设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